干細胞分類及臨床應用特點
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度增殖以及多向分化的潛能,是人類組織器官的起源細胞。當人體組織器官出現損傷和衰老時,醫生們可以用與病變組織器官相對應的干細胞來進行修復,以達到治療疾病和抗衰老的目的。因此,干細胞又被稱為“萬用細胞”,是再生醫學的核心成分,具有巨大的醫學和臨床應用價值。
干細胞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依據其主要功能分類,如多能的間充質干細胞以及專能的造血干細胞、神經干細胞、心臟干細胞等;另一種是按所處發育階段分類,分為胚胎干細胞、圍產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三類。
其中成體干細胞來源于人體體內組織中的干細胞,應用最廣的是骨髓和脂肪來源的干細胞。如公眾所熟悉的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臨床應用歷史,已成為難治性惡性血液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的最終選項。除造血干細胞外,成體組織還有許多其他干細胞,如牙髓干細胞、毛囊干細胞、皮膚干細胞、角膜干細胞等。成體干細胞因需從人體中抽取,一般用于個體化治療。
我國干細胞技術臨床轉化走在國際前列
干細胞因其生物學功能特殊而倍受科技產業界關注。我國由于干細胞再生醫學可能會發展成為繼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后第三種醫療手段,因此國際競爭非常激烈,日本和韓國等國將之列為國家重點戰略項目來支持。
科技部和發改委也高度重視,在干細胞研究領域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這些支持已經產生了較好的結果。依據截至今年2月底的資料統計結果,國際上人體干細胞研究領域發表的科學論文總數量前三位是美國、中國和日本。
在干細胞技術產品的開發方面,國際上已有10款干細胞制品批準入市,我國目前只有國家衛計委批準設立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可以提供臨床應用。雖然早在2005年和2006年期間,國家藥監局曾受理幾個干細胞新藥臨床試驗,但最終都退回申報單位。我國是干細胞產品研發起步很早的國家,但因政策法規滯后,至今未有干細胞新藥問世是一件憾事。
然而,國內外公開發表的造血干細胞之外的干細胞臨床研究論文的查詢結果顯示,我國發表的干細胞臨床研究論文最多,涉及的疾病種類和患者數量也最多,表明我國是干細胞技術臨床轉化走在最前列的國家。
中國干細胞存儲技術產業的崛起
在干細胞的產業化方面,我國已經涌現一批干細胞企業從事干細胞產品的研發以及干細胞資源的保存和技術服務,包括上市公司近10家。雖然研發的干細胞產品還處于等待國家政策開放審批之中,目前還不能形成生產力,但干細胞庫——包括臍帶血庫、胎盤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庫、脂肪和牙髓干細胞庫等在逐漸形成規模,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干細胞的最大用途是難治性疾病的治療。利用細胞和組織工程技術將這些干細胞研制成為各種細胞治療產品、組織工程產品、護膚抗衰產品,形成真正的干細胞再生醫學產業,既滿足潛在的巨大社會健康需求,也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是一項偉大的健康工程。
當然,這需要醫藥科技人員、衛生管理和新藥審批部門、新聞媒體、生物醫藥企業的共同努力——科技人員努力解決技術瓶頸,衛生管理部門制定出臺適宜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新聞媒體正確進行科普宣傳,醫藥企業嚴格質量控制,各方面齊心協力就可以產生最佳結果,就是引領全球的中國干細胞產業。
作為一種寶貴的生命資源,每個家庭對干細胞都有現實或未來的需求。口腔干細胞庫提供GMP級別牙髓干細胞的存儲,然而很多家長忽略掉兒童乳牙脫落時期的乳牙去向,科學家呼吁每個人一生只有一次乳牙脫落的時機,把握住乳牙干細胞的去向,及時為孩子和家人存儲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