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技術有望實現重大科學突破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科技創新也成為了制造業產業轉型的新機遇。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同時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說,《“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希望通過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新型生物醫藥技術的發展,構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產業體系,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結構的調整戰略,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構筑中國生物經濟國際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干細胞技術已被列為我國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未來有望實現重大科學突破、搶占世界科學制高點。
中國干細胞行業發展前景值得看好
目前干細胞產業化發展有上游的干細胞存儲、中游的干細胞生產和研究、以及下游的干細胞治療三部分組成。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中,干細胞產業和再生醫學等醫藥領域被賦予了重要的使命。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生物產業將成為中國五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目標到2020年產業規模目標達到8-10萬億元。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球干細胞行業2016年的市場價值預計達到100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達到約16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9.8%。中國市場2015年干細胞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并在將一段時間保持50%以上的高復合增長。
領跑干細胞行業發展
縱觀干細胞全產業鏈,上游干細胞的存儲產業只占全球干細胞產業市場份額的15.2%,而中下游干細胞研究和臨床治療占據著超過80%的市場份額,并且將進一步擴大。目前中國干細胞行業中,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游干細胞存儲業務上,而在中游的研究和下游的臨床應用上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利潤空間,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兩會的熱詞也顯示出,聚集著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干細胞中下游產業是國家未來經濟策略的側重點。目前已經有一些中國的干細胞行業企業看到了這一趨勢,正在著手向干細胞臨床應用發展,但是覆蓋全產業鏈的企業仍然是鳳毛麟角。